今天早上我到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持《新冠肺炎疫苗發展的瓶頸及解決之道(九)-防疫升級!社區感染連環爆》座談會。一開始我介紹了英國變種病毒B1.1.7, 南非變種病毒B1.135及最近在美國加州流行的B.1.427及B.1.429,變種病毒, 它們的特性與對不同種類的疫苗的感受性的差別。籲請指揮中心盤點瑞德西韋的儲量,並建議政府應持續進行病毒基因定序。
我也引述中央研究院何美鄉研究員在臉書上的建議,國產疫苗應趁這波疫情進行三期臨床試驗,現場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贊同,金傳春建議可以執行head to head comparison試驗,政府應當機立斷與國際接軌。我也進一步說明,國政基金會3月11日疫苗系列第七場座談會,會中就曾討論國產疫苗三期問題,當時他請教官方代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陳惠芳,原本二期試驗只需1300人,食藥署為「緊急授權」則修正為二期要做3000人以上,是否可以滾動式修正,二期作1300人就去國外做三期,但陳副署長當場表示廠商只能二擇一。我認為現在是非常時期,是否可以召開專家會議進行試驗修正,趕緊讓國產疫苗進行三期試驗,建議國產疫苗可以先將1300人的報告完成後送食藥署審查,若取得通過後現在就可以在台灣進行三期試驗,一來解決國產疫苗三期試驗問題,二來也可以對目前疫情緩解有所幫助,形成雙贏局面。
國政基金會連勝文副董事長建議,應儘速透過民間組織,跟國外購買保護力較高的疫苗,並希望政府不要干涉。美國媒體都已在報導二代疫苗,第一代疫苗民進黨因為意識型態已經有重大失誤,我們更應該提前部屬第二代疫苗。政府應協助國產疫苗儘速通過三期臨床試驗並拿到國際認證。據聞韓國積極與美國做合作夥伴爭取代工疫苗,台灣政府是否也應協助業者爭取去美國代工。
立法委員賴士葆表示,立法院正在修法紓困3.0,讓地方廣設快篩中心。賴士葆指出,國內防疫破功五大原因為不快篩也不普篩、意識形態作祟、疫苗採購決策錯誤、華航3+11跟萬華破口、疫苗不夠用。另外,印度、韓國都有代工AZ,而我們主政者到底有沒有跟美國等國去交涉代工。
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強調,疫苗數量嚴重不足,以衛福部疫苗接種優先順序來看,光醫事人員就佔了33萬人,也就是說,每人施打兩劑最少就需要66萬劑疫苗,如果疫苗數量遠遠不足,要如何保障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安全?政府應該更積極向國外採購才是!
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,輕症案例太多造成限縮醫療量能,建議應設立加強版檢疫所與防疫旅館,並由地方政府審核。強調普篩及篩查是地方防疫最重要的一環,並應由地方設計及督考篩檢站;另外,地方政府能否採購疫苗問題,指揮中心以國安問題認為不可行,建議各縣市政府可以以某些熱點做清零篩查、及保護,申請對疫區民眾的緊急疫苗使用,由地方向中央緊急申請疫苗並向疫苗廠購買疫苗。
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,目前缺乏基層醫療的防疫政策,希望中央或地方政府設置社區篩檢站。另外,很多基層醫療人員都在擔心是否能打到疫苗,也建議是否可以對醫護人員進行抗體快篩,並呼籲疫苗快點進來,讓醫護先有保護力,最後也希望台灣可以安然度過。
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提到,現在各醫院的醫護人員施打比例有慢慢提高,新光醫院有五成五,亞東醫院也有七成了,但是現在疫苗數還是太少了!希望六月初一定要有疫苗進來!去年疫苗已經在提前佈局的部分失去先機,如果跟美英一樣,能在今年初開始就讓第一線的醫護等高風險的人員能夠優先施打,那今天還會爆發本土疫情嗎?洪子仁強調應該要思考,快篩在社區感染要扮演甚麼腳色?建議設置基層聯防機制,如果可以在社區佈下第一道防線,找到社區傳播個案找出,對於未來防控思維應該要改變!陳宜民對此也痛心的表示,政府沒有想到怎麼樣保護基層醫療!
台大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,今天面對的是變種病毒,要防疫成功,防疫政策要走在病毒前面,要對人口密度高、交通量大的地區設置社區篩檢站進行強化偵測。痛批政府對於長照機構及其他的高風險群,都沒有重視到。建議政府應該要對變種病毒提出新的防疫政策,最後呼籲民眾減少移動,多洗手!
國政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心華表示,目前快篩現場的號碼牌是秒殺,政府是否在控制壓低篩檢的數量,來控制確診數字的高低。並認為,疫苗採購還是充滿太多的意識形態及政治力量,我們不是怕中央統籌,而是怕中央捅刀。如果地方政府能夠採購國際上的優良疫苗,為什麼要否定透過對岸經銷商或是額外採購的方式?採購疫苗在法規的部分有很多可以調整的空間,政府不應該一概否定。
最後陳宜民引述牛津大學數據提到台灣每千人的篩檢率僅0.18,新加坡則有13.1。目前國產快篩試劑靈敏性、特異性都有90%以上,可以妥善運用、檢傷分類,提供醫護建立信心。